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成人a亚洲精品无码,亚洲精品无码玖玖玖玖玖玖,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標題背景

政策法規

列表背景

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來源 來源: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時間 發布時間:2021.02.19
瀏覽量 瀏覽量:4982

《條例》分為總則、防范、處置、法律責任、附則五章40條。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界定了“非法集資”概念及其認定標準

《條例》所稱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該定義明確界定了構成非法集資違法行為的三要件:一是“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即非法性;二是“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即利誘性;三是“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即社會性。

(二)規定了三類當事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首先,非法集資人是指發起、主導或組織實施非法集資的單位和個人。

  其次,非法集資協助人是指明知是非法集資而為非法集資人提供幫助并獲取經濟利益的單位和個人。

  對于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除了被責令清退集資款外,還要被處以相應的罰款。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根據《處非條例》規定,受到行政處罰的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其信用記錄將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最后,對于集資參與人,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

(三)規定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的工作原則

《條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決策部署,明確規定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對非法集資堅持防范為主、打早打小、綜合治理、穩妥處置的原則。

“防范為主”是指加強監測預警、風險排查、日常監管、宣傳教育、鼓勵舉報等工作,強化源頭治理,盡可能少發生、不發生非法集資;

“打早打小”是指發現非法集資線索后,通過行政調查、認定、強制、處罰、監督清退等行政處置措施,盡可能在苗頭時期予以查處,防止小風險演化成大問題;

“綜合治理”是指在地方政府統一領導下,落實行業主管、監管部門的監測預警、風險排查、日常監管職責,賦予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組織調查認定權和處置措施手段,壓實有關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的義務,發揮基層自治組織、新聞媒體、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綜合運用各種治理手段,依法查處懲治非法集資,實現遏制非法集資、減少其社會危害的目標;

“穩妥處置”是指在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過程中要積極穩妥處置非法集資,依法監督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清退集資款,盡可能減少集資參與人損失,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規定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基層組織的職責、權力和義務

  一是規定了地方政府的職責。強調省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負總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制的牽頭部門,有關部門以及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分支機構、派出機構等單位參加工作機制;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明確牽頭負責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人員。上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指導下級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相關工作。

  二是規定了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的職責和權力。除了牽頭組織開展監測預警、風險排查、宣傳教育、鼓勵舉報等工作外,《條例》賦予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組織調查認定、強制措施、行政處罰等處置權力,旨在防止非法集資人揮霍、轉移資產或者逃離出境,為處置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三是規定了有關部門的職責。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業、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排查、監測預警、宣傳教育和配合處置工作。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強企業、個體工商戶名稱和經營范圍等商事登記管理,與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會商,對與集資有關的字樣或者內容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及時予以重點關注;會同牽頭部門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的監測,對非法集資廣告及時進行依法查處。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電信主管部門與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的互聯網信息和網站、移動應用程序等互聯網應用的監測,并對認定為用于非法集資的,及時依法作出處理。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督促、指導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加強對資金異常流動情況及其他涉嫌非法集資可疑資金的監測工作。

  四是規定了相關市場主體的義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對用戶發布信息的管理,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涉嫌非法集資的信息。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的信息,應當保存有關記錄,并向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報告。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當查驗相關證明文件,核對廣告內容。對沒有相關證明文件且包含集資內容的廣告,廣告經營者不得提供設計、制作、代理服務,廣告發布者不得發布。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禁止分支機構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加強對社會公眾防范非法集資的宣傳教育,依法嚴格執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對涉嫌非法集資資金異常流動的相關賬戶進行分析識別等。

  五是規定了社會組織的責任。行業協會、商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自我約束,督促、引導成員積極防范非法集資,不組織、不協助、不參與非法集資。

  六是規定了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責任。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所在區域有涉嫌非法集資行為的,應當向當地人民政府、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五)規定了非法集資資金清退原則和資金來源

《條例》堅持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明確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應當向集資參與人清退資金,而且規定在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不能同時履行所承擔的清退集資資金和繳納罰款義務時,先清退集資資金;堅持應退盡退,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非法集資中獲取經濟利益;堅持依法監督,清退過程應當接受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監督;堅持不得轉嫁責任,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

《條例》明確列舉了清退集資資金來源,具體包括6個方面,一是非法集資資金余額;二是非法集資資金的收益或者轉換的其他資產及其收益;三是非法集資人及其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從非法集資中獲得的經濟利益;四是非法集資人隱匿、轉移的非法集資資金或者相關資產;五是在非法集資中獲得的廣告費、代言費、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傭金、提成等經濟利益;六是可以作為清退集資資金的其他資產。

(六)規定了法律責任、處罰種類和處罰力度

  為加大對非法集資相關責任主體的懲處力度,形成有力震懾,《條例》規定:一是在懲處對象方面,除非法集資單位和個人外,還對非法集資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非法集資協助人進行處罰。同時,對未履行非法集資防范義務的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予以處罰。如果有國家工作人員違法違規的,也要給予相應處分。二是在處罰種類和處罰力度方面,按照處罰力度與危害程度相匹配原則,分別給予相關主體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吊銷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等處罰。受到行政處罰的非法集資人和協助人,其信用記錄還會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當然,以上是行政處罰,如果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原文鏈接:http://jsjrb.jiangsu.gov.cn/art/2021/2/19/art_79410_9675031.html